71万余人参与志愿服务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是如何变得更时尚的?_爱游戏下载app|爱游戏软件|ayx爱游戏app下载

地址: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南岭大道1690号

郑总:13786538932(微信同号)

业务1部:0735-2161318

业务1部:0735-2161338

传真:0735-2161318

邮箱:1780552943@qq.com


产品中心 爱游戏下载app

首页 > 产品中心

爱游戏下载app:71万余人参与志愿服务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是如何变得更时尚的?

发布时间:2024-04-23 07:35:12 来源:爱游戏软件 作者:ayx爱游戏app下载  

  71万余人参与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生活垃圾分类在上海已成时尚生活的一部分。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四周年,记者今天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上海已完成2.1万余个居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2.7万组道路废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级改造,在233个商圈、交通枢纽、公园绿地、旅游景点设置超过 1000组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容器,实现沿街店铺上门收集全覆盖。全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

  在徐汇区凌云街道,有一间垃圾分类主题碳汇科普馆,前身其实是凌云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将双碳科普和“两网融合”服务结合起来,市民们对“双碳”有了一个直观的新体验。

  科普馆根据功能分为双碳科普区、碳普惠智能回收站及两网融合工作区三个部分。四大原创互体验展项展现了“全球气候变暖”“食”“住”“行”等影响环境的各种场景。“碳源寻径”以居民熟悉的居家生活场景,融入低碳生活知识,通过可交互、可触摸、可体验的互动形式,能获得沉浸式科普体验。“碳建未来”介绍《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扫码加入“零碳联盟”并点亮环保树,就能成为绿色低碳行动者。“碳汇沙龙”就是居民的“第二客厅”,可与亲属和朋友交流、分享,可以阅读、做手工,也可与环保人士进行经验分享。

  除了体验,还能在碳普惠智能回收站真正实践垃圾分类。自助交投区里,第三方企业依托多年社区源头回收的经验研发出自助交投产品,包括微信小程序、现场操作设备、称重设备、细分类交投区。居民扫码后即自动登录居民账号,将细分类的可回收物分类称重并根据提示投放至对应投口,收益即时到账,同时还可获得碳值,可查看自己的减碳贡献。居民获得的碳值可在碳汇沙龙借阅书籍、现场兑换咖啡,也可兑换礼品,礼品除了系列环保再生产品,还有系列废物改造的环保工艺品。而两网融合工作区除了为自助交投区收集的可回收物进行存放及中转,同时也承担着整个凌云街道可回收物的中转暂存功能。

  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则在全区率先完成垃圾分类“一网统管”智能识别社区场景应用,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使用,实时监测垃圾房周边“小包垃圾”违规投放的问题,并自动派发工单至相关责任人,实现了“主动发现、快速处置、落实整改”闭环智能管理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监管从“人防”向“技防”模式转变。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现代化、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在全市不断涌现,今年更是通过“五个一批”示范亮点——一批标准化垃圾房、一批精品示范居住区、一批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一批精细化分类公共场所示范区域、一批市民科普体验线路,分类形象更显品质,成为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举措。对照示范亮点建设要求,各区、各街镇灵活创新、各出妙招,在答好“必答题”的基础上,抢做“加分题”。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江湾国际公寓社区是一个大型高层居住小区,通过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大型、高层这样的垃圾分类“易堵点”在这里被顺利打通。

  江湾国际公寓社区共有74栋高层建筑,总计户数2290户,整个小区非流动人口约8000余人。社区充分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垃圾分类事项纳入睦邻片区促进会、社区大管家、睦邻议事厅等议事机制,形成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2021年,社区对小区6台智能回收设备及7处生活垃圾投放点进行了统一改造升级,打造分类时尚空间,其中智能柜全部更新为最新的四代智能柜,并在顶部加装了专门设计的装有灯带的“翅膀”型顶棚,整体颜色设定为鲜亮的黄绿色,夜间顶棚的灯带亮起,既方便居民夜间投放,又增加了美观度,大大激发了居民垃圾分类的兴趣和热情。

  而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灵新小区,也通过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合力,建设成为了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小区原有7个生活垃圾房和1个小压站,存在布局较分散、配置不合理、容积量不足等情况,常常会出现垃圾满溢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为全方面提升小区垃圾分类工作面貌,街道党工委在区绿化市容局的指导下借助“美丽家园”综合改建项目对灵新小区生活垃圾房进行改造。

  通过对小区内垃圾投放情况做了详细梳理,街道对7个生活垃圾房使用情况做了排摸和计算,最终通过征求意见并经过小区征询,将生活垃圾房布局进行科学合理调整,拆除4个,将剩余的3个改建为智能生活垃圾房。

  智能生活垃圾房贯彻了低碳、环保理念,以环保材料建造,具备脚踏开门、自动喷淋除臭、紫外线杀菌等功能。同时设有多种智能设施,如光电传感器,垃圾桶满溢后会亮灯提醒物业进行换桶;智能监控摄像头,一旦识别到乱丢垃圾的行为,进行语音提醒。智能生活垃圾房既方便了居民进行垃圾投放,又从源头上解决了以往垃圾易满溢、小包易产生的问题,全方面提升了小区环境及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成为了灵新小区“美丽家园”项目建设中的一道风景。

  记者了解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以来,共治共享成为了上海各社区的共识,市民参与度逐步扩大。尤其是坚持党建引领,把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切实落实“一小区一方案”,由居民区党组织牵头,对垃圾分类投放的点位、时间进行征询、优化,让垃圾分类从社区治理难点成为撬动社区治理的有力支点。社区各类人群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充分的发挥,如在售后公房小区和动迁安置房小区,充分的发挥社区志愿者骨干作用,聚焦上班族、承租户、家政人员、儿童、有意见居民等“五类重点人群”,通过上门走访、“小手拉大手”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到2022年底,全市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垃圾分类逐步成为全市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好习惯。据统计,今年1-5月以来,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7391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1.76吨/日,湿垃圾分出量8843吨/日,干垃圾清运量16915吨/日。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垃圾和湿垃圾总量35%左右,分类实效持续保持稳定。

  生活垃圾分类已经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协同发力,深化部门协作联动。垃圾分类教育工作被全面纳入学校思政教育总体框架,编印“幼、小、中”三套《垃圾分类课堂教材》,推进“高校垃圾分类精品课进课堂”和“上海高校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建设。到今年5月底,全市共依托“上海志愿者网”发布“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项目2.76万个,参与志愿者71.38万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698万小时。

  今年以来,上海还进一步提功能优布局,源头投放更为便利。在《条例》实施初期分类改造的基础上,本市积极地推进功能不健全的投放点、垃圾房升级改造,配置洗手、除臭、遮雨、照明等便民设备,目前全市已有超过80%的集中投放点规范配置了洗手、除臭装置。同时,积极回应市民关切,优化本市道路废物箱布设,修订《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2023版)》,在公交和轨交站点、特色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完善废物箱设置。目前,全市废物箱总数为44671个,对比新版《导则》印发前的39959个,全市优化新增4712个。

  通过抓短板补弱项,投放管理更具韧性。针对部分社区小包垃圾落地、非定时期间投放点垃圾满溢、异味扰民等问题,一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进行拔点销项。全市共梳理排摸居住区分类实效问题点位1223个,均已明确整治措施、时间节点、责任人员。另一方面,坚持定时定点、固化常态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本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的实施建议》,进一步明确本市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为主的原则,并明确误时(延时)投放点设置原则和管理要求,通过夯实各方责任、优化管理制度等措施,巩固良好的投放面貌、管理品质和投放秩序。同时,深化小包垃圾综合治理,引导各区、各街镇将“小包垃圾随手拍”社会监督举报平台二维码上墙公示,打造市民举报有途径、参与有收获的社会监督机制。

  据介绍,今年,本市还将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围绕短板弱项、瓶颈难点,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升级版,切实将垃圾分类“新时尚”转变成为人人践行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