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娶了七仙女的董永就住在许昌这个村?!_爱游戏下载app|爱游戏软件|ayx爱游戏app下载

地址: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南岭大道1690号

郑总:13786538932(微信同号)

业务1部:0735-2161318

业务1部:0735-2161338

传真:0735-2161318

邮箱:1780552943@qq.com


工业衡器 爱游戏下载app

首页 > 产品中心 > 工业衡器

爱游戏下载app:传说娶了七仙女的董永就住在许昌这个村?!

发布时间:2022-08-23 21:39:16 来源:爱游戏软件 作者:ayx爱游戏app下载  

  说起董永,许多人会想到根据董永的故事改编的戏曲电影《七仙女下凡》。该电影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同时,董永还是古代“二十四孝”人物之一,其卖身葬父的孝行感天动地,千古流传。那么,董永与董村又有什么渊源呢?

  4月13日,记者驱车沿魏武大道一路向北,至长葛市长社路再向东直行,过老城镇和新107国道不远,就到了董村镇。镇区长社路两侧分布有多家钢材门店。

  相传董永是汉代千乘(今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人,他年少丧母,虽勤劳耕种仍难以糊口。后家乡遇战乱,他与父亲逃荒到长葛一带。不久,其父亡故,董永无力埋葬,便向邻里告知,要自卖其身。他从邻村一开织坊的刘姓财主家贷钱10串,将父亲埋葬。

  附近张姓人家有一女儿巧姐,天生聪慧,心灵手巧,得知董永的孝心和品行,自愿嫁给董永。他们成家后便到财主家做工还债。随后几年,夫妻俩育有两子,一个叫孟述,一个叫仲述。有一天,巧姐正在田间劳作,突然刮起大风,下起了暴雨,不知是身体劳累还是触到雷电,巧姐竟一下亡故。

  “当地传说巧姐是天山的织女,帮助董永成家后又回到天上了。”李付勤说,没过几年,董永也去世了,被葬在现在的董村社区西一条河沟的北岸。后来,其长子孟述生活在董村,次子仲述在战乱中迁到南方。

  关于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三国时期的曹植在《灵芝篇》中、晋代的干宝在《搜神记》中都有记述。随后,李付勤带领记者来到董村社区祖师庙外,找到一块斜放在墙角的石碑,上写“汉孝子董永之墓”几个大字,时间为1912年。“董永墓原在董村西南,后来群众建房,墓就找不到了。”李付勤遗憾地说。

  在董村镇高车贾村西头路北侧建有一处由木杆秤与秤砣、秤盘组成的地标建筑,秤杆长4米,前后两个秤砣有一米多高。秤盘下椭圆形的底座上写有“高车贾”“中原衡器第一村”等文字。

  “我们村叫高车贾,是因为村民由这三姓人组成。”该村党支部书记车有道介绍。数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便有了量的概念,有了“比较测量”。

  “公元前600年左右出现了提系杆秤,现在的木杆秤即从那种提系杆秤发展而来。”他说。

  公元1635年,长葛的秤工已开始了秤的制作。由于当时的官府严禁民间私自制秤,秤工只能私下收徒。1765年,长葛的秤工有50人左右,到1865年超过百人,还成立了长葛“星秤会”。民间制秤被允许后,秤业由此得到迅速发展。

  明朝末年,长葛因战乱导致人丁稀少,田地荒芜,来自山西省的移民不时迁至长葛。其中有位会做秤的师傅姓王,他来到长葛后,在县东罗庄和吴岗村南小赵庄收徒传艺,开创了长葛手工制秤业。后王师傅卒于长葛,葬于吴岗村南大杨树下,至今坟墓犹在。

  “董村木杆秤技艺系世代口头相传,且传男不传女。”高车贾村村主任贾满长说,《安徽计量志》中就有“长葛三岁娃娃会做秤”的记载。

  陈英杰是长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杆秤制作技艺传承人。前不久,他还应邀参加开封市孝道文化节,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天下第一秤”。

  陈英杰说,各种电子秤的出现冲击了木杆秤的生产,如今,制木杆秤的董村人已经不多了。

  “这些年,木杆秤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曾经在市场交易中做过巨大贡献的木杆秤,我们不能忘记。”陈英杰说,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这些年,他主要着手制作工艺木杆秤,并向旅游产品、收藏品方面发展。

  “衡器制作是我们镇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我们打算建一座衡器展览馆,把我们镇衡器发展的历史展示给大家。”长葛市董村镇党委书记张志良表示,他们会传承并保护董村木杆秤制作技艺,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在传承中创新工艺,将董村木杆秤这历经数百年、世代相传的手工制秤技艺发扬光大。

  不少人都知道,改革开放后,“长葛制造”闻名中原。改革开放之初,董村镇有制鞋厂、皮鞋厂、轻工机械厂、度量衡器配件厂等多家企业。

  今年75岁的王秀盈是原董村党支部书记,目前在董村镇政府社会法庭做“常驻法官”,有自己的“王秀盈调解室”,为群众调解矛盾,奉献余热。

  说起村里的集体企业,王秀盈回忆,20世纪60年代,村里就建了烘炉,召集了10多名“能人”,主要打铁铸造铁犁、锄钯、铁锹等农具。

  “当时,我们为社办企业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又生产卷烟机配件,为许昌卷烟厂、驻马店卷烟厂生产烟枪等卷烟机的零部件,后来还生产卷烟机整机。”王秀盈回忆。

  “集体企业风风火火几十年,最终虽然不复存在,但为后来私营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王秀盈说。

  在董村镇柳庄村,“雨才老醋坊”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史。现在做醋的是“80后”张钫和他的妻子刘玉杰。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柳庄村,看见张钫家的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牌,上写“雨才老醋坊”。“这是我丈夫张钫写的!”走出大门的刘玉杰自豪地说。

  记者一走进他们家,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醋味。为了做醋,张钫家的小院上方进行了遮挡,院子里放着几口大水缸。

  不一会儿,张钫的爷爷张雨才从外面回来,给记者讲述了他们家做红薯醋的历史。

  张雨才告诉记者,红薯醋的特点是酸中带甜,开胃。另外,红薯的产量大,做醋的成本相对较低。到张钫这一代,他们家已有四代人做红薯醋。“最初做醋大多是自己食用。”张雨才说,他的父辈做红薯醋只是为了自己家人食用,后来逐渐发展为经营。

  那么,红薯醋是如何制作的呢?刘玉杰介绍,首先把红薯洗干净,蒸煮后放进大水缸,等温度达到40℃时,下醋曲,使其发酵成醋酶。过一段时间后,在缸里加入小米糠继续发酵。这时候需要翻缸倒胚,连续7天。从蒸煮红薯到出醋,需要25天左右。记者看到,从大缸里沥出的红薯醋呈琥珀色,晶莹透亮,口感酸甜,回味无穷。

  “我们做的醋由纯粮食酿造,不添加色素、糖浆。”刘玉杰说。如今,他们做的红薯醋近销周边乡村,远销广州等地。

  下一步,董村镇政府将就张钫家的红薯醋制作技艺,向有关部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